做個智Net的

 

「智Net」小故事 – 《智Net日記》
「智Net」小故事—由「智Net」家庭支援中心為大家創作及錄製一連串與互聯網相關的精彩故事,內容包括:沉迷上網、網上交友、網上侵權、網絡欺凌、網絡不良資訊及網絡安全知識等。

 

《智Net日記》第一集:小心網上購物呀!
《智Net日記》第二集:下載軟件會中毒?
《智Net日記》第三集:個人資料勿上載
《智Net日記》第四集:杜絕網上不良資料
《智Net日記》第五集:侵權下載屬違法!
《智Net日記》第六集:沉迷打機影響深!
《智Net日記》第七集:網上交友危機多
《智Net日記》第八集:審慎加入群組
《智Net日記》第九集:上載短片要三思
《智Net日記》第十集:負責任上網
《智Net日記》第十一集:記住登出呀!
《智Net日記》第十二集:咩係人肉搜尋?
《智Net日記》第十三集:提防虛假資訊
《智Net日記》第十四集:負責任網上發言
《智Net日記》第十五集:網上購物風險高
《智Net日記》第十六集:網上求職要小心
《智Net日記》第十七集:預防沉迷上網
《智Net日記》第十八集:小心釣魚網站
《智Net日記》第十九集:非法下載無人愛
《智Net日記》第二十集:盜用帳戶屬違法

 

網上行為Q&A

1. 我的女兒自升上中一後,便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中刪除了我們的帳號, 不再設定我為朋友,怎樣可以阻止他們這樣做?
青少年期是兒童與成年人之間的過渡期,這階段的子女正在探索自己的身份定位,過程中學習獨立自主,並希望逐漸脫離父母的管束而變成獨立個體。相比家人之間的關係,他們往往更重視與朋友之間的交流。在這階段,家長宜尊重子女的空間與私隱,向子女表明自己希望透過網絡途徑關心她及增進彼此之間的溝通,而不是利用這平台作監控的作用,同時亦可讓他們知道父母會尊重她與同輩之間的交流,但亦希望她能多與家人傾訴,這樣既可讓子女感到家長對他們的尊重,亦可減低子女對家長的抗拒感。
2. 我留意到子女在社交網站中會無意地透露了不少個人資料,我可以怎樣教導他們做好自我保護?
現時青少年都喜歡透過社交網站或網誌等途徑,將自己的相片及生活點滴上載至網上與網友分享。 但不少青少年容易忽略當中的危機,不知不覺將自己的個人資料於網上平台公開。 家長適當的指導,可助提升子女的警覺性。 家長可與子女訂立一些上網安全守則,如
* 不要向別人透露個人及家人資料(如樣貌、姓名、就讀學校、地址、電話及身分證號碼等)
* 不要新增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作朋友
* 不要在網上告訴別人你將要去的地方或將要做的事情
* 在網誌及社交網站要設定私隱權限,限制資料的公開對象
* 盡量避免進入討論區及不要在討論區透露自己的資料
* 鼓勵子女在網上遇上令他不舒服的事情,要告訴父母
家長亦可運用一些報章事例,讓子女明白資料一經上載上網,便無法把資料徹底收回及刪除,無法控制誰人在看這些資料,亦無法控制其結果及別人的反應,因此在上載前必需審慎思考。
3. 我和兒子的關係一向很好,但他每次玩網絡遊戲時便全神貫注,我跟他說什麼他也草草膚衍我,如何可以防止電腦令我們親子關係變差?
現今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網絡活動亦越趨多元化,習娛樂、學習、溝通交流於一身,青少年都能按自己個人的興趣與需要,各取所需。其實與子女進行溝通,尋找適當時機亦 非常重要。試想當你正在很投入地看電影,電影情節剛到達最緊張刺激的部份,你當然不希望這時候會有任何騷擾,有部份網絡遊戲需要高度的集中力,因此對正在玩網絡遊戲的子女亦然 。其實現今年青少年的生活與數碼科技已不可分割,要追上子女的步伐,家長可主動學習豐富自己的上網知識,嘗試走進子女的互聯網世界,利用互聯網作為與子女的溝通平台,把之視為 親子活動之一,既可與時並進,亦可增添與子女之間的話題,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及關係。
4. 我的兒子小學時每天限上網半小時,但自升上中學後他表示網上功課増多,加上眼見身邊同學上網時間比自己長,因此希望增多上網時間,其實每天上網多少小時才算青少年合理的上網時間並能預防子女沉迷上網?
常有人誤以為上網時間是辨別青少年是否沉迷上網的重要指標,但其實時間並非唯一的標準,尚要考慮其他的心理因素及上網行為對青少年就學業、家庭關係、社交關係的及健康有否構成影響。其實網絡世界的某些特性恰好滿足到青少年的好奇心、交友、身份認同及自信心等成長需要,因此如能建立健康及自控的上網習慣,亦有助青少年的成長。 至於每天上網多少時間才算合理,實在難以有一套明確的標準,因此家長可以與子女檢視現行的生活時間表,看看子女能否在學習、社交、課外活動、家庭關係、運動健康等範疇都能投放適當的時間,同時可將不同的生活範疇排放優先次序,訂立出彼此均同意的時間分配。此外,家長亦可培養子女使用互聯網的深度及廣度,如可使用互聯網瀏覽時事、趣味資訊等,而非作單一的玩樂用途。